友情鏈接
全國服務熱線

筑業(yè)網 > 行業(yè)資訊
熱門資訊
貢獻排行
作為當前最受熱議的焦點之一,BIM在模型的角度有兩個大招:
一是模型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各專業(yè)信息; 二是模型作為平臺支持多專業(yè)、多人協作。 那么問題來了:工程造價的,BIM有什么關系? 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具有革命意義的話,它無外乎能夠改變參與其中人的思維和工作方式。 造價員目前的工作情況是這樣的:圖紙、扒量;計算機,算量。將BIM應用到造價工作中,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會出現。 一、思維方式的轉變: 數字造價思維轉為模型造價思維 現在的你: 項目在可研階段時,從歷史積累的指標庫中篩選出與現有項目相似的歷史指標數據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做項目估算。 2. 設計階段用初步施工圖得到一個設計概算。 3. 到招投標階段,運用詳細施工CAD圖導入算量軟件中,分別算量和計價,然后得到施工圖預算。 4. 到施工階段記錄過程中發(fā)生的變更、價差與索賠,通過對預算的調整得到結算與決算的造價。 應用BIM以后: 1.在設計階段就建立一個標準的建筑模型。 2. 到招投標階段時,造價工程師們將工程造價信息錄入模型中,得到模型工程量和造價從而生成施工圖預算。 3. 到施工階段通過對模型數據和信息的維護得到結算、決算造價與真實指標信息。 4. 到工程完工后,模型中的標準部分可分別保存到指標模型庫中,為以后類似的項目造價復用與參考。 二、工作方式的轉變: 單機的軟件單專業(yè)轉變?yōu)槠脚_多人協作 現在的你: 1.估算與概算用Excel作為工具。 2.在招投標階段做施工圖預算的時候才使用算量、造價軟件,使用流程也極為不方便。 3.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各個專業(yè)的造價人員協作幾乎都是通過模型的導入導出來實現的,有時甚至各自建模。 4.若有問題更是需要記錄在文檔中,用其他方式進行溝通確認,極為不便。 應用BIM以后: 1.基于BIM的建筑模型將會以一個平臺的形式出現。 2.集成多專業(yè)的造價信息。 3.造價工程師在這個平臺中,錄入各自專業(yè)的造價信息。 4.問題與記錄也以模型為基礎在平臺上進行溝通。 5.減少重復建模以及溝通和確認問題所耗費的大量時間。
友情鏈接
全國服務熱線